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监管警示!均胜电子并购式增长背后的危与机

2024/7/6 8:05:00

《投资者网》王健凡

在全球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中国汽车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一举超越日本,荣登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宝座。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均胜电子,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领头羊,无疑成为了这场变革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2023年,均胜电子实现了营收55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1.92%;归母净利润达10.83亿元,同比激增174.79%。进入2024年,公司的发展保持平稳,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53.11%。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尽管公司业绩持续向好,均胜电子在二级市场表现始终差强人意。自2020年以来,其股价已从高点的32元/股跌至当前约15元/股的区间徘徊。

表面欣欣向荣的背后,其股价的迟滞可能揭示出市场对其未来前景及潜在风险的深刻担忧。

监管出手,股价震荡

6月21日晚,均胜电子公布接收到中国证监会宁波监管局的警示函。

宁波监管局对均胜电子、公司时任董事长王剑峰、时任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李俊彧、时任董秘俞朝辉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同一晚,上交所也向均胜电子发出监管工作函,涉及上市公司及其中介机构和相关人员,强调必须严肃自查并要求保荐机构切实履行职责。

根据监管层的公告,均胜电子本次违规行为与之前的定增事项有关,涉及其在募集资金使用中的数次明显违规。

这些违规行为不仅暴露了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也反映出管理层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的重大疏漏。受此消息影响,6月24日,公司股价开盘后即出现震荡,盘中一度跌幅超过9%。最新截止7月4日,公司收盘股价报14.51元/股。

“买买买”造就巅峰

此次违规事件无疑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映射出均胜电子自2004年创立以来的飞速发展及其背后的潜在风险。公司的快速崛起,离不开激进的并购战略。

从2009年起,均胜电子通过系列并购显著扩展了业务范围和市场影响力。例如,收购上海华德塑料制品厂使公司迅速跻身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要企业。此后,均胜电子又继续收购了德国普瑞、IMA和Quin等公司,这些企业在人机交互系统、智能车联技术、新能源系统及高端汽车内饰功能领域均有突出表现。

到2016年,通过进一步并购德国TS道恩、美国KSS及EVANA,均胜电子加固了在汽车信息和安全业务、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市场地位。特别是2018年收购遭遇安全问题困扰的日本高田部分业务,以及2019年并购延锋百利得的部分资产,均胜电子在汽车安全系统领域的地位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通过一连串的并购不仅带来了业务的多元化,也显著增加了公司的订单量和营收。2016年,均胜电子的营收突破了百亿大关,达到了185.52亿元,并在2019年达到了616.99亿元的高峰。

尽管均胜电子通过并购策略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频繁的资本运作也暴露了公司在财务和运营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收购“双刃剑”,盈利疲软、商誉高悬

营收规模急速扩张的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却并不亮眼。

自2015年以来,公司的毛利率持续走低,从21.65%降至2022年的11.96%,尽管2023年有所回升至15.09,但整体趋势仍显疲软。这种盈利压力在公司汽车安全业务领域尤为显著,此部门占公司营收约70%,其毛利率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公司整体的盈利表现。

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公司大笔收购的“双刃剑”特性一直存在。

汽车安全业务的盈利困境部分源于对KSS和高田的并购。尽管早期的收购意在扩大市场份额和积累核心技术,KSS和高田的加入却未能立即转化为盈利。反而因为高昂的整合成本,其毛利率从2020年的11.2%下降至2021年的惨淡的8.49%,虽然到2023年有所改善,达到12.77%,但仍未达到预期的盈利水平。

这些收购活动不仅未能即时提升盈利,还为公司积累了巨大的商誉负担。2016年收购KSS和2018年收购高田的交易,大幅增加了公司的商誉,分别带来了近60亿元和超过80亿元的商誉。这些高额商誉不但加大了商誉减值的风险,还在市场上引发了对公司盈利稳定性的担忧。

前车之鉴,在2021年,KSS业务的不佳表现导致20.2亿元的商誉减值损失,直接导致当年公司巨额亏损。目前来看,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账面商誉为55.35亿元,虽然较之前几年有所下降,但对均胜电子来说无疑仍是一个风险因素。

此外,公司的高资产负债率也暴露了其财务的脆弱性。持续的并购行为导致了高企的财务费用,近年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高达60%的水平,2024年一季度仍然高达66.34%。

能否破局?

总的来说,均胜电子自成立以来,通过一系列战略并购,从一个简单的汽车塑料配件商蜕变为覆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及汽车安全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研发、制造与服务的龙头企业。

这一过程中,公司业务范围的持续拓展助力其营收规模迅速扩张,成就了在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领域的广泛覆盖。

然而,均胜电子的快速扩张背后,频繁的并购活动也积累了巨额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商誉减值的压力,形成了一系列财务和管理上的挑战。而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亦导致市场对其盈利持续性和稳定性持保留态度,加剧了公司市值与营收规模的背离。

展望未来,汽车电子行业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和互联化的转型,呈现广阔的投资机遇。均胜电子作为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深入布局的行业领导者,面对行业的快速演进和内部整合的复杂挑战,其未来发展充满变数但也充满机遇。(思维财经出品)■

均胜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