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 吴娟娟
自2018年至2024年,养老目标基金推出五年多时间,全市场养老目标FOF产品(包含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由14只增至274只(只统计初始份额)。经历了过去三年A股市场调整,部分养老目标基金净值显著回撤,头一批吃螃蟹的人受挫。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希望了解养老目标日期如何才能帮助投资者达成养老目标。
作为全球重要的养老大厂,富达投资大中华区投资策略及业务资深顾问郑任远日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美国在养老制度设计上走过弯路,中国可吸取教训,在制度设计上便于投资者参与养老问题。在同一场采访时,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养老投资业务负责人赵强表示,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可扩大投资范围,将更多投资工具、风险管理工具纳入范围。
从零到4万亿美元
美国养老目标日期基金20年创造奇迹
郑任远介绍道,2006年,美国颁布的《养老金保护法案》对企业年金即第二支柱的加入机制和投资选择做出了制度改革,允许雇主自动为雇员注册401(k)储蓄计划,并将TDF作为合格默认选择之一。自此,401(k)的参与率大幅提升,TDF这一科学的资产配置工具,也日益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更为关键的是,随着美国养老金二、三支柱参与率的提升,为资本市场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内生现金流,利好股市以及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默认机制的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养老金保护法案》颁布不久,2008年7月金融危机来临。当时管理养老目标基金“Fidelity Freedom”系列基金规模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郑任远坦承,2008年7月至2008年9月,由于担心巨额赎回,他承受很大的压力。对于这样体量的基金,即便是单日赎回金额达到基金规模的1%,也意味着他要准备10亿元的现金。赎回往往还有踩踏的效应,巨额赎回一旦开始,往往意味着更大规模的巨额赎回在路上。不过,到了9月危机过去,并没有遇到大额赎回。那段时间,最大的单日赎回金额是7200万美元。相较于基金资产净值,赎回额度微不足道。
郑任远说,后来经过调研,他了解到由于401(k)含有的默认机制令不少投资者忘记了401(k)中的基金。默认机制无意中保护了投资者,让他们避免在恐惧中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默认机制不仅降低了行动的难度,在关键时候它帮助投资者避免冲动。他进一步说明,今天不少初入职场的人,在不了解401(k)的时候就已经通过401(k)做了养老投资,这正是默认制度的力量。若没有默认制度,他们启动养老投资会晚很多。
郑任远认为,对于中国来说,正确的制度设计非常重要。目前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尽早启动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而默认制度则可能是制度设计中的一个密码。美国到了2006年才意识到默认制度的威力,它浪费了一代人的时间。
股票市场压舱石
截至目前,美国目标日期基金的总规模约4万亿美元,其中富达管理的目标日期基金规模约8000亿美元。
成功并非一夜之间来临。
郑任远介绍道1996年10月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发行初期,他面临较大的反对声音。那时,虽然401(k)、IRA已经成为事实,但是投资者对这一全新的投资工具并不接受。
郑任远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一大部分投资者的养老账户投资于过分保守的产品,从而无法享受复利带来的好处。另一大部分则投资于过于激进的产品,承担了过高的风险。热爱研究物理学的他,说受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启发。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郑任远认为,若确定退休后需要的总收入,可在此基础上反推其风险预算分配。
他发明了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引入了下滑曲线的概念。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调整投资者的风险预算。
“1996年创设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之后,开始四五年是艰难的,基金完全卖不动”。不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突然有人来找他。因为互联网泡沫令投资者意识到风控的重要性。到了2005年,那时美国已经在研究允许401(k)账户推行默认机制,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开始持续吸引资金流入。
“回想这一段最艰难的日子,我们认为是因祸得福。正因为开始无人关注,我们有时间去不断改进系统。因为最初产品推出时,中后台难言完善。如果没有最初4年优化系统练基本功,后面钱进来的时候富达会非常被动”,郑任远说。
滚滚流入的养老资金成为美国股市的压舱石。美国在设计401(k)、IRA时完全没有预料到它对股市的影响。但是,二、三支柱的现金流不断入市,是老中医所谓的养阴扶正固本培元,对美国股市长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郑任远说。
多元化工具才能真正做到分散风险
赵强表示,养老产品必须考虑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在他看来,“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的滑降曲线也可以是有中国特色的滑降曲线”。
“产品的创新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产品创新给客户提供获得感。所以风险资产比例开始可以稍低一些,然后逐渐加上去,先上升再下降,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他进一步表示。
“风险资产,比如说零慢慢开始,每个月慢慢加,根据它的安全垫慢慢加。这样让投资者拿得住。试想一下,假设在有定投机制的情况下,一个 25到30岁小伙子,他将40%的资产投进适合他年龄的目标日期基金,另外60%投进货币市场基金,然后慢慢自动增加目标日期基金的比例。这样一来,他的体验会非常好。哪怕目标日期基金净值遭遇调整,他的整个账户受到的影响也较为有限。对于投资者来说,拿得住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
“我们认为丰富的配置工具对于养老FOF至关重要。首先,QDII产品和互认基金为产品提供了布局海外市场的选择。但目前相关产品费率不便宜。养老FOF需要多市场分散配置,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其分散风险、长期投资的目的。国内的基金产品较为同质化,如果投资范围仅局限在国内,那么产品就面临较大的限制。其次,具体到海外市场方面,尽管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海外的ETF或者其他产品可配置,但是费率便宜的因子类产品相对奇缺。例如,质量风格的ETF、价值风格的ETF在弱市中表现较好。学术圈和实证研究也充分证明,长期来看,因子是可产生阿尔法的。” 赵强表示,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也是打造成功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丰富、分散的风险管理工具才可实现风险管理。
赵强呼吁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的基金经理和管理机构应拒绝短期业绩排名,专注于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的投资理念,不偏离产品设计的初衷。对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如何设计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投资者养成养老投资习惯,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编辑:乔伊
审核:陈墨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