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大单品失速 均瑶健康换帅

2024/7/3 0:33:00

用“铁打的老板,流水的职业经理人”来形容近几年的均瑶健康最合适不过。7月1日晚间,均瑶健康发布公告,朱航明因工作调整原因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此时距其上任不过两年半。同时,聘任俞巍为总经理,后者为家化行业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均瑶健康管理层“换血”,或与业绩不振、大单品失速有关。2020—2023年,均瑶健康净利润连降四年。去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4.97%至5757.59万元,为2016年公布财报以来最低。同期,乳酸菌系列大单品“味动力”营收持续下滑。

均瑶健康创立于1994年6月,前身为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常温乳酸菌饮品为主体,以功能性益生菌为核心突破的大健康科技创新企业。2020年8月18日,均瑶健康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被誉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味动力”常温乳酸菌系列饮品、“青幽爽”及“畅饮爽”的益生菌乳酸菌饮品及益生菌咀嚼片系列产品为主益生菌休闲零食系列产品、以“UE君”及“纤美君”为主的益生菌固体饮料系列产品。

但近年来,含乳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均瑶健康已经感受到了“凉意”。在2023年财报中,均瑶健康用“严守业绩底线”来形容“味动力”过去一年的状态。

目前,市场上除了“味动力”系列产品外,还有畅意、娃哈哈等一线品牌以及众多二、三线品牌,行业竞争分化明显。益生菌系列的产品品类较新,消费者认知培育仍需一定投入和时间。均瑶健康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脱脂乳粉、PE粒子材料等直接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这些主要原材料受市场供需影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如遇石油、脱脂乳粉等材料采购单价大幅上升,将影响公司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财报显示,2017—2019年,“味动力”常温塑瓶系列占营收比重分别高达97.53%、96.51%、89.48%。2020—2021年,均瑶健康乳酸菌系列饮料收入占比依然超过八成,但营收分别减少35.16%、2.09%。2022年,伴随新增益生菌和供应链业务的介入,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收入占比降至68.79%,营收继续下降13.65%至6.51亿元。2023年,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收入进一步减少10.88%至5.8亿元。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这些年均瑶健康业绩持续下滑,需要通过调整管理层,重新制定新的战略和市场计划来实现止跌盈利。目前对均瑶来说,一方面要在新品上进行创新,同时创新模式和渠道;另一方面,尽可能降低成本,取缔不必要的品类,以盈利为核心,化繁为简,重新建立起发展的目标”。

“味动力”业绩失速,均瑶健康正急于拓展新业务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刮起跨界风,一时间益生菌成为“香饽饽”,众多乳企纷纷发力。伊利、蒙牛两大龙头先后在此布局,新乳业、光明乳业、健合集团、均瑶健康也加入益生菌大战。

朱航明在任总经理期间,做的最大贡献或是推动均瑶健康入局益生菌行业。2022年5月,均瑶健康宣布参与润盈生物破产重整投资人的公开招募,以整合益生菌业务资源。到2023年,均瑶健康益生菌食品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05.62%,均瑶润盈收入过亿,突破重整前连续三年亏损状态,实现扭亏为盈。在产品方面,2023年共上市25个SKU新品;通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入研发专利菌株技术,提供覆盖肠胃健康、解酒护肝、血糖管理、减脂瘦身等18个复合菌粉配方;凝结芽孢杆菌稳定达到1000亿/g以上的活菌数并应用于产品生产。

宋亮表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大多益生菌公司只专注做益生菌,因为益生菌从技术储备和研发来说难度非常大,需要很长的时间,短期内转化十分困难。做益生菌的前景是好的,益生菌的应用非常广泛,只不过这些年国内益生菌产品非常多,出现了良莠不齐,在技术研发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均瑶健康的问题并不是靠管理层变动可以完全解决,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均瑶健康整个产品体系严重老化,跟不上新生代的消费节奏,核心市场也基本在三四五线市场。新品乏力、老品不畅,整体业绩下滑是必然的”。

对于此次人事调整、净利润持续下滑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邮件向均瑶健康发出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孔文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