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7月17日讯 7月17日四大证券报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中国证券报
以“最大公约数”稳步推进科创板建设
中证报头版评论文章称,科创板开市进入倒计时阶段,但市场对此重大创新仍有不少误解。毋庸置疑,科创板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市场主体同心协力,需要凝聚资本市场改革“最大公约数”,充分认识到制度改革的复杂性、投资预期的合理性和市场建设的长期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科创板平稳推出,稳健运行需要凝聚共识,着眼长远,理性向前。
创造有利条件催生更多“独角兽企业”
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银保监会约法三章规范供应链金融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银保监会近日向各大银行、保险机构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严防虚假交易、虚构融资。分析人士表示,《意见》旨在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规范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回购减持并存 结构化行情青睐优质个股
上市公司大举回购和产业资本减持,成为当下A股并存的两大现象。一方面,今年以来参与股份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产业资本持续呈净减持状态,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高管推出减持计划。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情况与当前A股市场环境和结构分化有关。在结构化行情中,优质个股会受到青睐。
猪价继续上涨 概念板块或迎主升浪
上周全国生猪均价继续上行,猪粮比继续攀升,生猪养殖利润继续增厚。分析人士指出,6月生猪存栏数据进一步下降,市场去产能化持续,近期全国生猪均价继续上行,预计生猪板块已调整到位,接下来将迎来板块主升浪,饲料板块或同步受益。
新三板年报问询函数量创新高 持续经营能力、应收账款、薪酬变化等是关注重点
新三板2018年年报披露早已结束,但针对年报中暴露问题展开问询仍在持续。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全国股转公司今年以来下发206份年报问询函,数量创历史新高。持续经营能力、应收账款、员工人数及薪酬变化等是关注重点。部分公司近年来屡次受到问询,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私人银行业务迎风口 中资行外资行券商上演“三国杀”
业内人士指出,2018年以来,头部私人银行增速在放缓,处于第二梯队的股份行增速强劲,追赶明显。而且,私人银行业务竞争也从国内商业银行内部竞争,逐渐演化成涵盖外资银行、国内银行、券商等不同类型机构之间的竞逐。其中,以券商系最引人注目,面对广阔的财富管理市场以及经纪业务下滑的局面,去年以来券商积极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成为银行系眼中的“黑马”。
“爆雷”和暴涨可能频发 基金:中报业绩将成“试金石”
7月过半,A股市场窄幅震荡的格局并未改变,在多家基金公司眼里,这种格局可能延续整个下半年。不过,部分基金经理预计,在不变的震荡格局中,也孕育着潜在的结构性变化,而诱发这些变化的核心变量,则是行将陆续明朗的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报告。基金经理们认为,A股仍然处于存量博弈的关键期,在没有新增资金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将会围绕“业绩”核心进行估值的重新洗牌,“爆雷”和暴涨都会频频发生。
景林资产二号人物澄清负面报道
近日,有关国内大型私募景林资产创始人蒋锦志及景林资产A股市场投资的负面传闻,在资管圈持续发酵。景林资产“二号人物”、公司总经理高云程进行了四点澄清:一是所谓蒋锦志将其在上海陆家嘴某小区的房产提供给某监管部门前高官居住,完全是无稽之谈,蒋锦志在该小区并无任何房产所有权。二是爆料文章所提到了一些金融机构人士或上市公司人士,与蒋锦志的关系要么仅仅是不同届的普通校友关系,要么就是捏造的所谓同学关系、好朋友关系。三是有关对于景林私募产品业绩长期表现较好,可能涉及内幕交易的质疑完全不能成立。四是所谓蒋锦志长期不在上海或香港办公室,可能处于失联状态,也完全有悖于事实。
证券时报
李克强:兑现减税降费承诺 扩大有效投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互动平台上的“红与黑”:提问专业户刷屏蹭热点
深交所的互动易、上交所的上证e互动,为投资者、上市公司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与正式公告单向的信息发布不同,互动易、上证e互动可以通过投资者提问、上市公司回复的方式进行互动,实现更快捷的沟通交流。总体上看,经过多年努力,二者已成为投资者使用频率较高的互动工具,上市公司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两大互动交流平台上,亦有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大量重复问题存在、部分用户刷屏式提问、利用回复炒作股价等现象屡有发生,亟需得到重视并解决。
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路径明确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委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机构及国有企业退出机制做出了规定。
又见科创板申购违规 几十只私募产品全部顶格申购引监管关注
近日,25家科创板打新的中签率和网下配售结果陆续出炉。值得关注的是,在C类投资者申购一栏,部分私募竟出现了几十只产品顶格申购的现象。中国通号网下配售结果显示,林园投资、九章投资、深圳红筹投资等57只参与申购的私募基金产品全部顶格申购,申购数量均为2亿股。上述私募的拟申购金额均超过了基金的总规模,属于“违规”申购。违规顶额申购对其他参与打新的机构有所不公。据悉,证券业协会已经针对上述情况展开调查。
睿创微纳华兴源创杭可科技财报亮眼
7月22日首批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中,睿创微纳、华兴源创和杭可科技3家公司昨日公布了截至2019年6月末的财务会计报告,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3%、27%和31%。
年内17家东北上市公司易主中 多地国资进进出出
从年初至今,已经有17家东北地区上市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筹划易主,其中5家公司的易主事宜与国企改革有关。考虑到东北三省的上市公司总数不过150余家,而目前吹响易主“集结号”的上市公司已达17家,这无疑备受关注。
深汕合作区拟制定政策吸引科创企业入驻
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目前正在拟定吸引科创板企业入驻的相关政策,而配套的整个区域产业政策也计划将于年底前推出,针对区内的已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有相应的资金、产业优惠措施推出,相关政策已经在研究中。对于入驻企业的要求,则需符合区内产业发展方向、同时也有相应标准产出要求。
证券日报
“精准补短”是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突出亮点
证券日报刊文称,近期,围绕科创板建设和注册制试点,国家有关部门接连推出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针对原有制度缺失和薄弱环节,提出精准举措,进行精准治理,是一个突出特点。精准补短措施与系统性改革总体上是一致的,操作上是相辅相成的。精准补短意在抓关键、促整体,相关举措将随着科创板稳步推进和注册制进一步试点,适时在全市场推开。精准补短也是完善证券立法、加强证券执法的重要前奏。
科创板网下配售放榜:C类中签率提高至A股25倍9家机构获配率超90%
截至目前,首批科创板公司已全部公布网下配售结果,中签率、获配金额大幅超过市场预期,C类中签率更提升至当前A股的25倍。首批科创板公司共有272家机构(最多2096个配售对象)参与,近45%的网下投资者的获配率都在50%以下;获配率超过80%的仅43家机构,其中仅9家获配比例超过90%,其中,基金公司5家、保险资管1家、证券公司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2家。
“廖英强们”挑战监管底线 依法重罚以儆效尤
廖英强利用行政处罚炒作的行为“无底线”,无视资本市场“三公”原则,也无视投资者利益。未来等待廖英强的是将是严峻的刑事处罚,其必将为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付出应有的代价。敬畏法律、恪守法律、依法合规是各类主体参与资本市场的基本底线,市场中的“廖英强们”任何肆意挑战法律权威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破解难题保持经济在高基数上平稳运行
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第三批国有资本划转社保逾5200亿元
“国资委大力倡导、积极支持中央企业参与科创板改革。”在国新办7月16日举行的中央企业201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目前,国资委已经梳理出一批科技创新实力强、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其中,包括中国电器等14家企业申请科创板的材料已受理,未来还将成熟一家推进一家,希望有更多央企活跃的身影出现在科创板。
健康中国施工图和路线图绘就 有技术有实力企业将胜出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三个文件被统称为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可以看作是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施工图和路线图。
沪深两市投资者已增至1.54亿
新增投资者开户数量一直得到市场的关注。《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结算发布的数据统计,上半年证券市场新增投资者数为778.45万,同比增长17.4%,其中自然人为776.81万,非自然人1.63万。
上海证券报
“债牛”下半场开启 固收产品创新引关注
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逐级走低,债市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看好。近期,多家公募积极推出创新固收类产品,业内人士判断,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和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下半年有望迎来发行高峰。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下半年经济的不确定性和货币政策的友好是支撑债市的核心原因。
绩优基金二季度高仓位运作 依旧最爱消费股
20余家公募基金二季报陆续出炉,绩优基金经理的投资动向备受关注。Choice数据显示,从二季报来看,今年回报超过40%的32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大部分都采取了高仓位运作。据不完全统计,白酒、金融、家电等行业依然是机构最爱。此外,部分绩优基金在二季度还重仓了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