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估值优势、经济复苏预期的背景下,今年A股较去年最低点大涨超30%。4月以来,上证综指在3200点上下陷入区间波动。截至4月23日收盘,沪指收报3198.59点,跌0.51%,成交额3249亿,北向资金当日净流出近60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32.70亿元,深股通净流出26.98亿元。而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净流入近9亿元。
尽管近期“北上”不敌“南下”,但相比起2015年A和港股同步强势上涨的格局,此轮反弹下,港股的“买气”实则远输于A股。“年初以来港股反弹不少,但相比A股仍较差,这从成交量的表现就可看出,2015年时港股成交量日均高达近3000亿,交易活跃度的提升很显著,但今年成交量最多也就是1300亿的水平。”建银国际首席港股策略师赵文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之所以当前A股买气更旺,他认为这与外资持续流入、科创板推出、去年业绩压力一次性释放等独特的优势有关。
此外,港股和A股投资者的情绪、思维差异也颇为值得玩味。华泰证券近期提及,香港投资者对港股相对审慎,对A股相对乐观,并不会按照AH价差来进行投资;香港投资者与内地投资者相比,没有那么重视盈利拐点,但把经济是否见底作为最重要的宏观变量,也相对更容易认同人民币存在升值和资本流入的可能性,且对新型城镇化拐点性变化和地方国企改革关注较少,对降准、社融趋势、地产政策放松、地方政府卖地收入较为关心。当前,香港投资者关注的最大风险主要集中在通胀风险,主要是猪肉价格。
全球投资者看好A股
随着全球股市大幅反弹,估值几乎都已经修复。当估值修复的空间缩小之时,各市场近期继续上行动能受限,A股也连续多日遭遇北上资金净流出。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在对多家外资买方、卖方机构的采访后发现,A股仍是当前全球投资者最看好的亚洲市场。
华泰证券提及,目前香港投资者普遍认为港股后市没有特别强的上涨逻辑,部分开始减仓,等待5至8月市场回调,并认为A股相对于港股,有科创板推出等更独特的逻辑。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不会因为当前AH价差较大来投资港股。
之所以目前港股买气减弱,赵文利对记者解释称,近期海外风险较大。“在美国方面,第一季度财报的中后段,业绩压力下调比较大,市场目前不光担心第一季度财报,更是预计未来业绩进一步下调的压力将持续。此外,6月后市场可能会对美联储今年降息的预期进行修正(2019年降息概率小),就目前来看,美联储更可能只是将利率维持在目前水平并停留较长时间,调降基准利率的门槛比较大,这可能会抑制估值扩张。如果这些信号在6月释放出来,可能会影响市场情绪。”
相较而言,除了经济企稳、政策发力持续,A股有一些独特的动能也是促使机构更为看好A股的原因。
首先,赵文利对记者表示,中长期外资持续流入A股的预期仍在升温,这与MSCI纳入有直接关系。多家机构当前预计,A股每年有望吸引千亿美元的外资净流入。
其次,相较港股而言,A股去年业绩一次性释放压力的程度更大。经过去年三季度断崖式的预期下调过程后,进入今年1月、2月,情绪开始出现明显改善。此外,A股将更加受到减税降费的提振。
赵文利也称,尽管在经济企稳背景下,各界预计宽松政策幅度可能难以持续加码,但监管和政府层面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仍然很高,科创板预计未来将带动市场活力。
近期,瑞银经济学家将2019年GDP增速预测从6.1%上调至6.4%。瑞银中国股票首席策略师高挺也对记者表示,预计2019年A股沪深300指数企业盈利增长7.3%(此前预测为5.4%)。“鉴于近期股市活跃度大幅增加,我们上调了非银金融(券商和保险)盈利预测,并预计上市银行盈利稳增。市场方面,国内政策刺激(如信贷扩张和减税)、经济增长企稳、贸易谈判前景趋好、A股纳入MSCI等都有助提振投资者信心。鉴于企业盈利向好、市场情绪改善,我们将沪深300指数年末目标位从3800点上调至4150点。”
无独有偶,近期高盛提及,亚洲股市的12个月期远期市盈率已经从11.5倍反弹至13.3倍,目前估值已合理,但并不认为亚洲将迎来如2016、2017年的盈利持续上行周期。高盛今年最为青睐的亚洲市场是中国(尤其是A股)和印度,A股的催化剂包括MSCI扩大纳入、散户情绪走升、政策刺激持续、科创板待发等,高盛已上调沪深300指数目标位至4300点。
外资持续流入趋势将持续
4月1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再度强调了结构性去杠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引发内地投资者对于未来政策走势的关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表示,目前政策周期处在“政策宣告+政策执行”向“政策执行+政策起效”过渡的阶段,稳增长政策层面并不会有明显变化。二季度地方债发行速度不会明显放缓,同时货币政策层面可能会有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和置换性降准来进一步打通和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华泰证券提及,香港投资者相对更容易认同人民币存在升值和资本流入的可能性。部分投资者认为,A股加入MSCI过程中,还会有大量主动跟踪指数的资金进入中国。
相较而言,第一财经记者也发现,内地投资者的情绪更容易受到单日北上资金净流出的扰动,从而开始揣测外资会否撤离。例如,一季度外资净流入量就已超过千亿元,但3月末,外资开始持续净流出,在剔除3月29日单日大额净流入后,此前两周北向资金的日均净流入量仅为0.3亿元,呈持续放缓态势(3月日均净流入6.9亿元,2月日均净流入44.4亿元,1月日均净流入30.2亿元),当时这一态势引发了内地投资者的恐慌。
当时,香港上市资管公司惠理集团投资董事兼中国业务总裁余小波对记者称,北上资金流动的变化往往主要反映前几大权重股的买卖情况,并不应该过度解读。同时,余小波认为,不应该将外资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外资参与者千千万万,有如主权基金等买入持有的长期投资者,也有短线高频交易的对冲基金,风格多种多样。”
香港以及多数海外投资机构普遍认为,外资持续流入A股的趋势将在未来5-10年持续。余小波对记者解释称,在MSCI扩大A股纳入因子至20%后,外资参股A股的比例仍然很低,不足5%。未来3-5年,随着外资不断流入,A股估值仍有望提升,“现在外资在A股布局仍是投资稀缺板块为主,例如白酒、白家电等在港股和欧美市场比较稀缺,部分公司的估值和全球同类相比仍较便宜,例如有些白家电企业的估值只有10倍,而欧美同类企业则为15倍以上。”
另一个差异在于,香港投资者比内地投资者更重视盈利,但认为盈利改善的幅度更重要,拐点本身没那么重要。而内地投资者把盈利拐点看作市场是否延续牛市的重要因素,或至少认为是影响市场风格的关键因素。
对此,赵文利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香港投资者普遍认为,宏观拐点的意义更大,即经济是否已经止跌企稳,“香港和海外投资者对汇率、经济等宏观拐点的重视程度更高。相比之下,盈利只能算是微观拐点,投资者更看重的还是实际数字和预期的差异,即使盈利下降,但只要下降的幅度开始好于预期,这本身而言也是一种利好。”
眼下,华泰证券认为,香港投资者关注的最大风险主要集中在通胀风险,主要是猪肉价格,投资者普遍对这次非洲瘟疫可能导致的CPI上行幅度和节奏较为关心,但对油价还没有足够重视。
之所以各界如此关注猪肉价格,章俊对记者表示,预计伴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会更加明显,预计GDP增速可能会到6.5%左右。7月的政治局会议会根据上半年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政策进行微调,届时叠加国内猪、油价格上涨推升通胀,各界十分关注这类因素对下半年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影响。